三国佣兵团_第九十五章 元正大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元正大会

第(3/3)页

74年上任。

        按刘秀时期的制度。太守、国相上任不满一年,没有察孝廉的权利,当然这条法律很少真正执行,要知道很多地方。一两年就要换太守的,那不知有多少人才没法举荐了。

        不过因为这条理由,曹cāo为王吉所举,并非定论。

        桓典是桓彬的再从弟,因此与许强也有些话说。三人相互聊着,曹cāo也稍稍意平了些。

        紧跟着司隶部的,是豫州郡,曹cāo、桓典赶紧快步走出,加入队伍。

        豫州的颍川、汝南两郡多士,一直在争夺全国的冠亚军排名,更何况孔圣故乡鲁国也划在豫州郡,因此豫州孝廉所受的关注还在司隶部之上。

        豫州本届孝廉的质量也很高。除了曹cāo和桓典外。许强还看见汝南有一蓝名一绿名:袁遗、李逵。

        周围无数人议论纷纷,点评某人没资格被举,讨论某某高士今年又拒绝应举等等,而鄙视“宦三代”曹cāo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一批批孝廉走过,徐州下邳郡的孝廉中,出现了陈珪的身影。让许强又激动了一下。

        同岁举孝廉啊,在这个年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关系。许强仿佛已经看到了陈珪父子被自己收入麾下。

        到青州孝廉组团出场时,场上又迎来一个小**。

        “看。是公沙义起!北海‘公沙五龙’最小的一位,他也终于出山了,一门五龙啊,不得了!”

        “难道你们没看见刘公山?他与其弟正礼,那也是堪称二龙啊!”

        公沙五龙虽然在三国没有事迹,但魏明帝曹叡的《二十四贤甄表状》中,给了他们极高的评价,那就是“公沙五龙,天下无双”!

        公沙义起是第五龙,公沙樊,而刘公山自然就是刘岱,许强又见一个熟人,爽了。

        “荆州……南郡孝廉,襄阳蔡瑁字德珪、襄阳庞韪字汉光……”蔡瑁这小家伙也来了?嗯,还有位同学。

        “扬州……吴郡孝廉,钱唐全柔……”被华雄单挑击败,害得钱唐失守,居然还能举孝廉?

        终于轮到益州人上场了,许强左顾右盼,悲哀,咋一个蓝名都没有哩,仅有的几个绿名还是碑文上那种角sè。

        益州虽然算不得蛮夷之地,但也差不太多了,只有中间几个郡能出些人才而已。

        “巴郡孝廉,宕渠许强字多人……”随着这句念出,许强奉上一只野鸡后,系统提示响起:“您成为孝廉,当前爵位提升一级(仅限16级以前)!您与同岁所有孝廉好感+10!与本郡历届孝廉好感+5!与本县所有NPC好感+5!与同岁所举的其他人好感+5!声望+5000!”

        系统公告也紧跟着来了:“许多人成为游戏中第一个玩家孝廉,奖励声望1万!奖励100金!”

        孝廉啊,巨大的荣誉,这么多奖励,完全是当得起的!

        东汉六千万人口,按每二十万人举一孝廉来算,每年全国不过区区三百人而已,实际所举还不到此数。

        到这个时候,许强才真正能体会到汉朝人被封孝廉时的激动。

        不过史书上那么多名士,几次十几次地拒绝辟举,那又是怎样一种境界啊。

        话说回来,许强还有点贪心不足:“为啥我之前才十三级爵位呢,要是十七八级爵位,这升一级值多少钱啊,数不清啊……”

        爵位从十三升十四级“右更”原本需要八十万声望,八千金,这一笔赚大了!

        许强辛苦几个月,还刚参加了北地那么大一场战役,连这一级爵位的十分之一都没挣到呢。

        许强这里陷入半痴狂的状态,那边孝廉献礼还在继续,凉州上计吏有老熟人赵壹、韩遂,孝廉有汉阳尹嘉,并州孝廉有王柔,交州孝廉有士燮……

        难道蓝名绿名孝廉,都在这一年扎堆了?

        那倒也不是,灵帝时期所举孝廉,有史可查比较明确的就有四十人左右,平均每年两位。这还不算碑文和杂书所载。

        而孝廉是东汉县级官员的主要来源,史书上的县长县令名人数不胜数,所以书上没写的孝廉其实还很多。

        另外这一期孝廉中名人偏多。也是因为曹cāo的缘故,好几位孝廉在历史上都与曹cāo“有旧”。

        孝廉过后,还有一批人,而这一次。喧哗声突然变小了,这代表着对那些人的尊重。

        州举茂才,三公举贤良、方正,还有明经、武猛、有道等非常设科目,比孝廉的层次又高出一截。因为每年,甚至若干年才有那么十几位!

        数百万人中选拔出一个来,那才是jīng英中的jīng英啊。

        汉代的辟举制度,其实比后世的科举,乃至现代的高考还合理些,因为是全方位的寻找人才。

        孝廉中的“孝”科相当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廉”科相当于“优秀公仆”茂才是“十大杰出青年”。明经是“文学奖得主……”

        十三州。十三位茂才,许强只认识一位,扬州陆康。

        没办法,史书上有记载的灵帝茂才总共就那几位,今年能摊上一个就不错了。

        其他科目也没有认识的人,倒是后面出场的十余童子郎里面。有熟人臧洪。

        臧洪因为父亲的功劳,得到一个童子郎名额。而历史上的臧旻去年才镇压掉许昭。

        如果臧洪175年被举,明年上殿时已经虚岁17。称“童子”就有点勉强了,所以系统安排他现在出场。

        最后还有一群老人家,是某些乡里的“三老”代表,这一流程史书无载,但设计出来也符合当时政策。

        趁着这机会,皇帝刘宏宣布,任命屯骑校尉袁逢为“国之三老”赐玉杖。

        国之三老,没有权力,但却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天子视三老为父,以教天下孝,袁家的地位至此再上一个大台阶。

        为什么今年封国三老呢?一来刘宏今年虚岁二十,算真正的弱冠,想有个新气象,二来就是前几年后宫所生的儿子都天折了,所以想借借国三老的福气。

        选择国三老,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妻、子、女齐全,家中没有天折之人。

        至此,元正大会上半场终于结束了。

        如果说上半场是人代会,那么下半场就是chūn晚了!

        酒席象海浪一样铺上来,淹没了所有人,而江湖百戏、倡优、西域幻人也接蹱上场,令人目不暇接。

        许强想起这些场景都是蔡邕叔父蔡质在《汉官仪》中记录下来的,不由在人群中寻找过去,果然看见那位老人家正拿着笔和简写rì记呢……

        看节目固然有意思,但对游戏一点帮助都没有,许强仍然紧缀着曹cāo,和他一起到处敬酒,结交名人,不多会儿功夫,就和刘岱、陈珪、蔡瑁等年轻人搭上线了。

        说起来,许强现在和这几位的关系还比曹cāo近点,反而是曹cāo沾了许强的光……

        在颍川一位叫韩洽的黄名老者那里,众人出于尊重,停下来多聊了几句,没想到旁边走过来一位蓝名:韩约(遂)。

        “见过父亲。”韩约含泪叩头。

        韩洽看着他叹道:“你的选择果然是正确的,凉州少士,你才入籍几年,便成为一郡之上计吏啊。”

        上计吏,每年代表一郡的脸面进京,在本郡拥有独特的地位,非名士不能入选,比孝廉的门槛高多了。

        韩家所在的颍川,士人如云,更有复杂的关系网,普通读书人很难混出头来,象韩洽今年都快五十几了,韩家又是大家族,才有机会被举孝廉。

        而面前的曹cāo仅二十岁,蔡瑁更是遵老蔡家的传统,瞒报了年龄,才十八岁就被举了。

        曹cāo也发现了年龄上的问题,同岁孝廉算是同辈,但韩洽的儿子都比曹cāo大一截,这就有些尴尬了,于是曹cāo干脆主动提出与韩约平辈论交。

        这便是《三国志.武帝纪》中所载:“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

        这边正聊着,忽听席间有一官员高声道:“早年元正大会,有论经夺席之盛事,今年何不循例?”

        此议顿时引发一片赞同声,所谓论经夺席,就是与会者不论身份,只要自认为jīng通五经,就可参加辩论,每战胜一人,就可夺他的席,垫在自己膝下(古人跪坐要用席子垫着)。

        光武帝刘秀时,郎中戴凭一人独得五十余席,名重一时,至今还被学子们津津乐道。

        现在的常用语“夺得几个席位”就是来源于此。

        所以在经学方面有两下子的人,每逢元正大会,都卯足了劲准备功课,想要一鸣惊人。

        众人闹了一阵,殿上传出天子的口谕:“每年辩经没啥新意,今年就比乐律吧。”

        无数人面面相觑,大为失望,虽然很多人都会乐器,但内心都认为那是小道,就算胜了也显不出荣耀来,因此兴趣不大。

        有几个博士正打算再向皇帝建议,却不料一个孝廉跑出,跳起古怪的骑马舞步。

        没有伴奏,但当耳熟的歌词传来时,许强当场就栽了个大跟头。

        “哥是江南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