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公卿_第173章 江湖不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 江湖不远

第(1/3)页

老郭留下来的遗物实在是太有分量了。沉重的让林三洪有种一把火把丝绢烧成灰烬的冲动。

        毕竟这个东西本身太危险了,要是被人发现,肯定是要抄家灭族掉脑袋。可这毕竟是郭炜烈的遗物,而且林三洪也知道郭四妹把这个玩意留给自己的用意,虽然确实是有点危险的过了头,可是只要妥善保管不被其他人发现,也就不会有什么麻烦。

        小心翼翼的把丝绢塞回腰带里头,妥善保管起来……

        要是照这么看,郑和下西洋的举动当中或许真的有寻找建文皇帝的因素也说不准,按照林三洪的推算,朱棣肯定已经发觉了建文皇帝还在人世,并且多多少少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所以才不遗余力的一次又一次派遣船队下西洋……

        难道建文皇帝真的躲到了海外?

        虽然说朱棣的统治已经稳固的如同铁桶一般,可他的皇位终究来路不正,而且无数次宣扬建文因为误会了靖难之师的好意而自尽。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哪天忽然又个建文皇帝冒出来,朱棣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了。

        名分和大义这两样东西是朱棣的软肋。

        这么些年以来,永乐皇帝不断的扩充皇权,把中枢和地方的权利收归到手中,甚至连各地的藩王也能了象征性的存在,所作所为比当初的太祖朱元璋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看来。朱棣如此疯狂集权的背后也有可能出自一种担忧:

        担忧忽然有一天皇位的正统性受到挑战之时,保证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可以真正抗衡皇权,只要形不成强有力的势力,朱棣就胜券在握。

        耗费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皇帝一个人……

        收拾去所有的心思,带着对徐皇后表示哀悼之意的折子,林三洪动身前往京城。

        这是自“封”安北侯以来,林三洪首次进京。

        封这个侯爵,其实就是为了把林三洪“扔”出官场,所以一直以来林三洪都表现的很谨慎,尽量避免和官场上的接触,也可以算是深居简出了。

        不过这一次是国丧,按照惯例,他这个有侯爵身份的人就算没有资格到北平去吊唁一番,也应该亲自去京城一趟,以寄哀思。

        到礼部专设的衙门遥祭之后,走完了程序之后,这个事情也就算完了。

        刚从礼部出来,还没有上车呢,迎面就碰到了几骑,骑在马上之人遥遥的拱手为礼:“这不是安北侯么?真是难得一见呐……”

        骑在马上的是一身皂袍的魏成栋。

        魏成栋很利索的跳下马来,装出很亲密的样子挽着林三洪的手臂:“当年我与林侯爵共事的时候可不少呢,一晃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是岁月如织啊。今日故人重逢,当摆酒阔话,走,走。到我家里去喝一杯如何?”

        魏成栋和林三洪一样,都是早期的汉王系人马,都是朱高煦的心腹之人。自从林三洪被变相的罢官之后,无论是林三洪本人还是其他的汉王系人马,都会刻意的保持距离,一来是防止言官们说闲话,再着就是防范朱棣的耳目,若是留下朱高煦和林三洪“往来甚密”的把柄,虽然不算什么大事,终究对朱高煦和林三洪二人都极为不利。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魏成栋和林三洪就算是见了面,最多也就是寒暄几句,至于邀请林三洪回家叙旧的举动,显然是热情的有点过头了。

        “何事?”

        肯定是有事,要是没有事,魏成栋可不会真的邀请林三洪回家去叙什么旧情。

        魏成栋也不言语,有点夸张的大笑着,挽着林三洪的胳膊就往外走:“前些日子,有一至交好友送了我五斤绍兴花雕,洪武十七年的泥封都没有开过呢,如此美酒自然要于故人分享……”

        魏成栋一边说着一边小声说道:“太子在我府中等候安北侯。随我来!”

        林三洪愕然。

        现在的朱高煦已经是太子了,完全没有必要见他这个无知无权的老旧汉王嫡系。尤其是在当年的情况之下,为了避人耳目还要专门跑到魏成栋的家里,见一面搞的象做贼一样,难道真的有了什么大事?

        按说林三洪应该极力避免和已是太子的朱高煦有所接触,免得让人说闲话生出不必要的是非。可魏成栋已经做了如此安排,也只要听之任之……

        到了魏府之后,魏成栋立刻放下热情好客的模样,一道道命令布置下去:

        “让府中的弟兄严加防范,严密注意周遭有无可疑人等。”

        “若有生人靠近,一律驱走。”

        “任何下人非有我的命令,不得进出后宅。”

        因为太子秘密到来,魏家的后宅之中如临大敌一般,无论是丫鬟婆子还是魏成栋的亲属家眷,一律驱赶到了前头,非有传唤任何人不得靠近。

        朱高煦果然在魏成栋府中。

        一身便装的朱高煦正安坐在魏府后厅之中,见到魏成栋领着林三洪进来,笑呵呵的起身相迎。

        林三洪赶紧行君臣之礼:“臣安北侯林三洪见过监国太子……”

        现在的朱高煦虽然不是皇帝,可储君的身份已经等于是半个君主,礼数上也就跟着起了变化,这个时候是要用正经的君臣礼节。

        朱高煦看起来和以前也没有两样,依旧是一副豪爽的做派,能够起身相迎也算是礼遇了。可朱高煦还是等着林三洪规规矩矩的把整套礼节做完,这才伸手挽起林三洪:“林兄弟你也真是的,忒多的礼数,你与孤王乃是患难之交的兄弟……”

        现在的朱高煦已经不是以前的朱高煦了。

        “兄弟之言太子切莫再提,臣实不敢当……”

        朱高煦还是朱高煦,可是做了太子和不做太子有很大的区别。至少现在的朱高煦已经可以称孤道寡,林三洪知道应该怎么做。

        现在这种情形之下。无论朱高煦和林三洪是不是真的情同兄弟,都要放下那份情感摆出君臣尊卑的样子来。

        “太子实不该与臣相见……”

        “我知道,我知道……”朱高煦不是很在意的摆摆手:“安北侯你这也是为了孤王考虑嘛,再怎么说你也是外臣,孤王和你相见确有不妥。不过这是在魏詹事的私宅之中,想来也不会有哪些嚼舌头的闲杂人等乱传闲话。”

        “太子放心。”魏成栋语气森然的说道:“此事极秘,万万不会为外人知晓,刚才初见太子的那个丫鬟,臣已经派人料理了。”

        魏成栋口中的料理是什么意思,林三洪心里清楚的很——不管那个可怜的丫鬟是不是认出了朱高煦的真实身份,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杀人灭口最好。

        在这些帝国高层心目之中,为了自己的一点点方便,杀几个下人根本就不算个事情。

        朱高煦似乎对魏成栋的做法很满意,虚指着旁边的坐器说道:“安北侯且坐,孤王有事相询。”

        林三洪眼角余光一扫,发现魏成栋还站立在旁,遂道:“太子有事尽管吩咐……”

        朱高煦似乎看出了林三洪的谨慎,哈哈一笑道:“魏詹事你坐,安北侯你也坐下吧。咱们都是自己人,就不必闹这个生分了。”

        看着二人坐下,朱高煦这才开门见山的说道:“两位都是孤王的旧部,旁的废话也就不多说了。今日费尽心思专门和安北侯见面,就是为一个钱字。”

        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是为了钱。

        这个时候,林三洪一点也不避讳和任何人谈钱,也不怕太子朱高煦借钱——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钱。

        现在可比不得在扬州任上的时候,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的进出。如今的林三洪穷的叮当烂响,开办众恩义学堂的钱都是象乞讨一样四处拼凑而来,正因为本身就没有钱,所以也不怕别人借钱。

        “前些日子,科道里头接连上了好几道折子,都察院那边也上了。都是为了要皇上下旨停了下西洋远航之事。孤王也有此意,所以把这些折子发给了皇上……”

        郑和的船队一次又一次下西洋,确实要花费多的不可想象的银钱。船队远航本身就是拿银钱往水里扔的举动。何况是这种规模空前的大航海之举?

        航海本身并没有带来商业上的利益,完全就是硬拿钱去垫。现在的大明帝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对于国力的消耗极大,维持郑和船队也成了不小的负担。郑和的第三次远航已经回来了,船队还在港口里停泊着,要是有钱的话,肯定又要扬帆出海了。

        现在的朱高煦有监国的职责,必须为整个帝国的全盘做出考虑,在财政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也知道了“柴米之贵”,所以有心停了下西洋这个花费太大而又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举动。

        朱棣当然不会停止下西洋,因为他有别的心思。

        果然不出林三洪所料。

        “皇上申饬了都察院和几个科道官员,说他们目光短浅是书生之见……”

        朱棣是这个帝国的真正决策者,监国的朱高煦最多算是执行者而已,眼看着皇上铁了心的要航海,眼看着反对者都挨了骂,肯定不会继续找朱棣的不痛快——现在把朱棣伺候高兴了才是他这个太子的主要任务。

        辉煌鼎盛的帝国其实已经很空虚了,尤其是在财政方面,都是在寅吃卯粮的支撑着。

        西北方面的主要战事虽然已经结束,可对于帖木儿帝国的军事打击必须形成持续性,以完成朱棣的《大明国》梦想。南边也时常出现一点不大不小的乱子,需要军队去弹压。大航海也要坚持下去,这些都是要花银子才能办得到的事情。

        尤其是徐皇后的逝世,更让朱高煦为难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