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员工是夸出来的_第六节 他犹豫不决,只是想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节 他犹豫不决,只是想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

第(2/3)页

,可是如果别的驴子吃光了东边的干草料,我就要饿肚子了。还是回去吃干草吧!

        就这样,毛驴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分析新鲜度,一会儿分析美味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最终饿死在草堆旁。

        此后,人们就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犹豫不决啊?

        因为他有了很多选择余地,但却又不知道哪个才是最好的。

        在准备选择的时候,人们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些选项各自对我都有什么好处?一旦他弄清楚这个问题,他离犹豫不决的就不选了。因为当他选择其中一个的时候,其他的“好处”就等于放弃了。这当然是无法忍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一个本可以属于自己的“好处”被自己扔掉。

        但是,被扔掉的真的是“好处”吗?当然不。只是一个机会而已——一个有可能获得这个机会的“好处”。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选择让他感觉后悔的那一个,他也可能感觉抓不到那个“机会”,不能获得那个“好处”。

        这个道理,非决策者可以理解,而正在决策的人,就算理解,也难以做到。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做的,不是给他讲道理,而是逼他作出一个选择。

        6.3  管理要求:逼他作出选择

        为什么要逼他作出选择呢?因为他一旦做出选择,他就会认为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换句话说,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这个道理,要从罗伯特·诺克斯和詹姆斯·英克斯特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项研究说起。

        196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赛马场,诺克斯和英克斯特采访了141名赌马的人。在这141人中,有72人在过去的30秒中已经下了2美元的赌注,还有69人正准备在接下来的30秒内下注,赌注也是2美元。

        之后,诺克斯和英克斯特要求这141名“赌徒”用7分制来评价他们所挑选马匹的获胜概率,其中,1分代表最小的获胜概率,7分代表最大的获胜概率。

        结果发现,还没有下注的人,对他们所挑选马匹的获胜概率的平均估计为3.48分,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些马匹的获胜概率与失败概率相差无几;而那些已经下注的人,则对自己的选择比较自信,他们估测的平均值为4.81。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为了减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