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悍匪_《》人物榜 - 十大高颜值大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物榜 - 十大高颜值大叔

第(1/3)页

更新日期:2016年5月26日(会随着本书进度,大概一两个月更新一次)

        注:本《十大高颜值大叔》榜,指的是至公元936年,年纪超过35岁的人士。未超过35岁的将归类于《十大高颜值人士》榜。

        ---------------------

        第一名:暂未出现

        ---------------------

        第二名:未出现

        ---------------------

        第三名:张敬达-真实的历史人物

        .

        《正史传》:

        张敬达,(?-936年),字志通,小字生铁,代州(今山西省代县)人,五代时期后唐的将领。因为善于骑射,被李存冒收在身边任职,屡立战功,逐渐升迁为节度使,多次率军在塞下阻击南下劫掠的契丹人。石敬瑭反唐之后,他率军围攻太原,后为来援的契丹军击败,困守晋安寨,拒不降敌,坚守数月,为部下杨光远杀害。

        史说评价:

        张敬达奉命担任讨伐石敬塘的主帅,掌握着后唐的主力野战部队,但他的军事部署抓不住要害。首先,派兵扼守雁门关,防止契丹南下,是孤立石敬瑭的关键一步棋,他却没有去走;其次,后唐军势大,应该急攻太原,张敬达却采取筑长围以围困太原的战术,贻误了战机。加以太原城池坚固,张敬达的攻城战术很不奏效。使石敬瑭赢得了等待契丹援军的时间。

        契丹军队到达之后,张敬达先是轻敌中伏,损失了几乎全部的步兵,又没有下决心与契丹决战,只是固守,使自己陷入绝境。最终被杀。晋安寨的唐军投降之后,石敬瑭的实力有所加强,使他有能力进军洛阳。契丹军队在战争中烧杀抢掠,肆意践踏中原百姓,以致后唐灭亡之后,洛阳已残破不堪,石敬瑭只能把都城定在汴梁。

        对手的评价:

        耶律德光对他的评价:“汝曹为人臣,当效敬达也。“(张敬达非常听话,忠诚)

        后晋高祖石敬瑭手下大将,后汉太祖刘知远的评价:“敬达辈高垒深堑,欲为持久之计,无他奇策,不足虑也。“(刘知远的评价最接近真实)

        《旧五代史》:“时议者以敬达尝事数帝,亟立军功,及领籓郡,不闻其滥,继屯守塞垣,复能抚下,而临难固执,不求苟免,乃近代之忠臣也。“(酸文人的滥词)

        .

        在《乱唐悍匪》中的事迹:

        936年七月,奉唐皇李从珂命,领五万唐军围攻太原。

        936年八月,被契丹军击败,龟缩晋安大寨,后被赵平派遣刺客,在高行周协助下刺杀身亡。

        ---------------------

        第四名:未出现

        ---------------------

        第五名:未出现

        ---------------------

        第六名:李赞华-真实的历史人物

        .

        《正史传》:

        原名耶律倍(899年―936年),小字图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926年太祖病逝后,耶律德光继位为帝。天显三年(928年)东丹国南迁,升东平为南京。同时耶律德光对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监视。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遇害。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长子耶律阮最终夺回了皇位,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让国:

        帝位原应由身为皇太子的耶律倍来继承,但母后述律平不喜欢他,而中意次子耶律德光。除了亲情近疏的关系外,述律平不喜欢耶律倍还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他仰慕汉文化,主张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这和主张维护契丹奴隶制传统的母后述律平格格不入,可能正是这一点不为母后所喜爱。耶律德光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母后又临朝称制,两人手握军政大权。耶律倍知道自己继位无望,也知道母后想立二弟耶律德光为皇帝。

        去国:

        后唐明宗李嗣源听说了耶律倍的遭遇,便秘密派使节渡过大海,拿着书信请耶律倍去后唐所在的中原地区。耶律倍欣然同意,乘机假装在海上捕鱼。耶律倍回到封国后,天显五年十一月,后唐使节再次到东丹国请耶律倍,耶律倍就对左右侍从说:“我把天下让给主上(指二弟辽太宗),如今反而遭受怀疑;不如投奔他国,以成就像吴太伯一样的贤名。”临走时,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