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杀_第十九章 扫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扫荡!

第(2/3)页

内,利用自动卡宾枪毛瑟战斗手枪手榴弹等近距离作战武器肃清战壕内敌军。进行纵深攻击时,该型部队各步兵部队和配属直属火力支援单位实施交替掩护跃进配以步炮协同。步兵炮轰掉火力点,自动卡宾枪手在前开路,后方重机枪提供火力支援,步枪手保护卡宾枪组机枪组,掷弹手不间断投掷手榴弹弹幕掩护和歼灭战壕内敌军,步兵炮小组炮火支援伴随跟进,并按照攻击步兵部队指示的目标实施火力打击。

        7月29日,对南亚森斯坦起义军来说一个巨恐怖的日子,帝国军投入的这种新部队使用新战术,对起义军防线进行了相当有效的攻击,军事演习一般顺利的突破了起义军防线……

        首先受到攻击的是前沿防御支撑点。这些支撑点通常以村落为依托,外侧挖有环形战壕,通常战壕外都构筑有铁丝网阻滞带。环形战壕内侧数十米构筑有机枪火力点,部分坚固的村落周边房屋还被改造为机枪火力点。驻防兵力通常为连级,但加强有重机枪火力,少数支撑点甚至还配备了步兵炮,可很好的阻滞敌军攻势。

        7月29日晨,帝国军投入了两个新编强击型步兵师展开攻击。炮火急袭后仅过了十几秒,早就潜伏在起义军前沿支撑点阵地前的帝国军步兵就冲到了起义军面前,几百名受过良好训练的精锐步兵,使用爆破筒和手榴弹炸开铁丝网,躲避炮火的起义军机枪手还没有来得及就位,这些帝国军就冲进了战壕,随即使用战斗手枪和卡宾枪对战壕内的起义军发起攻击。帝国军使用的这些枪械射速快枪身短小,很适合在近距离狭小空间内发挥威力。起义军手里只有长长的步枪,射速慢,枪身长,出枪射击速度和投射量都远弱于突入战壕的帝国军。战壕内的起义军被压制住了。战壕后方机枪火力点找不到明显的射击目标,无法支援友军;帝国军则从侧翼接近这些火力点,手榴弹塞进了射击口。很快,这一前沿支撑点守军被清剿一空。附近多个支撑点帝国军如法炮制顺利得手,当天上午就在起义军防线上撕了个大口子。

        接下来就可以直接进攻防线纵深核心要点了。这一地段的核心防御要点以交通线上要塞化城镇为主要模式。起义军依托城镇建筑物构筑了环线防御体系。城镇周边挖壕沟和战壕,用以阻滞敌军骑兵的高速冲击,城镇周边建筑和重要交通线上建筑被改造成了碉堡,核心坚固建筑则实施了堡垒化改造。驻防兵力通常为营级规模,个别要点为两到三个营。

        帝国军在对这些要点的攻击中使用了步炮协同战术。步兵炮几乎紧跟突击部队,压制敌军机枪阵地和直瞄炮火;步兵突防部队低姿突进,直到距离敌军阵地几十米投掷多轮手榴弹,然后再起身发起冲击。前锋尖刀部队集中使用自动火力,开火瞬间就压制了使用步枪的敌人,顺利冲进阵地。随后,守军使用战斗手枪和手榴弹巷战清剿守敌同时部分部队协同炮兵沿主要街道突进。对于街角机枪火力点和难以接近的堡垒,跟进的步兵炮部队实施直瞄射击摧毁。几乎所有要点都在两小时内失守。

        当天中午,这些突防部队全面突破了起义军的防线并向纵深展开突进,全面突破了起义军的防线。

        就在步兵部队攻击纵深防御要点的同时,帝国军骑兵部队投入了战斗,向起义军控制区腹地高速突击展开扫荡作战,并向防线侧后包抄迂回。在突入敌军骑兵部队打击下,起义军后方一片混乱。起义军多个后方要点被帝国军骑兵夺占,随后跟进的帝国军精锐步兵部队接手驻防。

        截至当天黄昏,实际战线已经向起义军一侧移动了40公里以上,甚至防线后方60公里也有帝国军骑兵活动。驻守前线防线的守军实际上已处在战线敌方一侧,换句话说,前线防线守军已经被帝国军包围。接下来的几天,前线的帝国军继续前进,把这些战线后方的起义军交给后续部队歼灭。后方帝国军采取了种种智慧战法予以歼灭。对于不了解帝国军秉性,心存幻想的被围起义军,诱降,缴械后集体屠杀。那些有战斗力又了解帝国军的起义军,诱骗孩子们突围,中途设伏野战歼灭。对于决定就地坚守待援的孩子们,帝国军也是采用了智慧的强攻,毒气弹炮击,夜间偷袭,冒充援军混入敌军阵地,等等暗黑手段,各个击破。战至8月3日中午,帝国军后方的起义军部队已经被全部清剿一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防线支撑点和要塞化据点的守军有10余万之多。这可能是那亚森斯坦起义军全部的二线主力部队了。一起被消灭的还有驻地的大量民众,理由是他们支持起义军,给起义军提供大量兵员和补给。事实也的确如此,早就对塔斯曼帝国心怀不满的亚森斯坦人民被通货膨胀掠夺走了几代人的财富,任何当地人都会站在自己民族的起义军这边。参战帝国军接到的命令就是彻底扫荡起义军控制区,消灭所有当地人,杀光,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在高高举起屠刀的塔斯曼帝国军面前,当地人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自家子弟为主要兵员的南亚森斯坦起义军了。这是一支由这一地区亚森族帝国军起义后扩编而成的武装力量,人数虽众,但装备就比北方军差远了。起义军搜罗了所有可用军火,并使用各种手段从国外走私来的装备,用尽浑身解数之后,这支起义军勉强能作到人人都有一支轻武器,而且严重缺乏机枪,不过一线精锐部队都大量装备了从圣玛丽帝国买来的冲锋枪。轻武器配置方面,跟帝国军精锐部队想不也应该是绝对占优的。不过,重武器方面,这支起义军部队就要弱于帝国军精锐部队了。这支起义军的一线主力部队老底子部队是有一些火炮的,二线部队有些从国际市场买来的小炮迫击炮一类,至于作为补充部队使用的三线部队只是轻武器人手一支,火炮没有的了。

        南雅森斯坦起义军方面,因一线主力部队在瓦汉姆城下被击溃,余部大都退往北方,部署在防线上的大量部队被敌围困,兵力一度高达七十余万的南雅森斯坦起义军竟然调不出援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帝国军,南亚森斯坦起义军在前线没有足够的机动防御部队无法组织有效反击,后方也没有足够的部队阻击突入敌军继续向纵深腹地进攻,被帝国军吊打似乎成为一种必然。

        起义军最终的选择也是看似唯一可行的选择——收缩防御,确保要点,向临近北亚森斯坦友军求援。这意味着完全指望别人来解救自己,这一选择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起义军和这些老百姓的悲剧。其实起义军还有别的路,不是投降,即使损失了全部部署在防线上的二线部队起义军也是可以自救的,靠自己打退敌军的进攻。当时的南亚森斯坦起义军还有两个一线主力军,第四军,第五军,两个由精锐独立师合编而成的准一线军,第六军,第七军。这四个军再算上能用的二线独立师部队,总的可用兵力不下20万人,凭借这些部队狙击帝国军攻入部队同时再攻击中央高原困乏的帝国军残部,完全可以打通一条沟通北方起义军的交通线,或者策应北方军主力南下,或者南方军北上逃亡,这都不难作到。即使是缺乏主动攻击的勇气,使用这20万可作战部队机动作战吃掉帝国军先锋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支悲催的起义军选择了下策中的下策,龟缩起来被动挨打,坐等敌军上门歼灭自己。他们的覆灭似乎是一种必然,但谁也未曾想到,这一必然事件到来的却比任何一方预计的都要快。

        三,意外的结局

        B96年8月2日,南雅森斯坦战役第五天,圣玛丽帝国撕毁了与塔斯曼帝国达成的和平协议,帝国装甲部队从水晶河谷出击进入塔斯曼帝国境内,确切的说是进入了起义军控制区。这时的圣玛丽帝国是来抢地盘的,还打着一个好听的旗号——帮助友好邻国平叛。

        圣玛丽帝国认为,那时的南雅森斯坦起义军是个软柿子,起义军的二线,三线部队在帝国正规军面前那是绝对的不堪一击。实际战况也果然如此,面对着圣玛丽帝国钢铁洪流般的装甲部队,不但起义军的二三线部队溃散了,就连精锐的一线军也选择了投降。8月3日下午,圣玛丽帝国军进攻至起义军重兵把守的罗琳山口,次日,该处守军南亚森斯坦第四军选择了投降。随后8月5日,在鲁泽尔森林驻防的第七军和若干二三线部队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