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杀_序章 赛跑的终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章 赛跑的终点

第(2/3)页

界商界都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反对者言之凿凿,振振有辞。他们声称这种漫无目的和看不到终点的装备升级该结束了。每个国家必须对自身和对手的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赢得军备竞赛。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激烈军备竞赛必须选择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没有必要的激烈军备竞赛一来会延缓自身经济的发展,二来也会一定程度上引发不必要的敌意。

        他们提出各国一起来削减军备。军备竞赛的反方面也就是裁减军备实际上也是一种可执行的策略。在大国较量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军事实力和军事力量给别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军事力量并不是纯军事实力,其大部分需要经过动员才能转化为军事实力。因此,军事潜力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潜在资源的发挥时间就是其他国家采取非针对性态度的一个诱导因素。当然,裁减军备的行动必须是在有利于自身国家整体战略的前提之下进行的。需要保留的力量要足以对潜在敌人形成足够威慑又能够通过时间作用转移潜在敌人的矛头,以换取自身的更大生存空间。

        原先的部分军备竞赛支持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军备竞赛需要大把花钱,财政这么紧张,军费增加必定挤占其它需要。这不是拉动经济,这是在自己卡自己脖子。

        剩下的铁杆军备支持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声称:说政府缺钱的人其实是死抱着平衡财政思想不放,新的思想是不平衡财政,政府可以用公债和发行货币等方法进行赤字财政运作。那么会不会通涨呢?回答是,在中国这种情况下不会。讲点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政府扩大开支会造成有效总需求增加,如果该国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不会通涨而只会增加生产。如果该国已经不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政府扩大开支才有可能会造成通涨。依据这个理论,当时的多数国家都是具有很大的潜力的,只要采取正确的介入方式,完全可以做到大炮和黄油兼而有之。增加军备开支意味着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人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加。军备竞赛不但是国防工业部门的喜讯,而且是民用经济部门的福音。它至少可以减少失业,稳定社会。

        两种看法个有千秋,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