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杀_第三章 货币战争(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货币战争(一)

第(2/3)页

的货币作为结算国家贸易货币,马恩罗科帝国等四国对这些海外本国货币的购买力进行担保,也就是说缔约国使用四国之中任意某国货币,可按照该国与其他三国约定的货币汇率换汇或者购买商品。《环球贸易协定》条约对萨克森温莎帝国的真正杀伤力就来自《四国主要缔约国间国货币币值担保互换条约》。

        毫无疑问,这一协定的签署使得本就负有奸商恶名的撒克森温莎帝国处境更加艰难。此前,国际贸易使用萨克森温莎帝国元(又称帝国黄金元,简称金元)作为流行的结算货币。有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多多少少要跟撒克森温莎帝国进行点贸易,或买或卖,萨克森温莎帝国都有赚头。说的更明白点,为了得到萨克森温莎帝国元(下称金元)用来进口需要的商品,低价卖给萨克森温莎帝国自家的产品;有时为了急于平衡国际贸易收支中过多的入超,用手里的萨克森温莎帝国元高价购买该国的出口物资。

        加入《环球贸易协定》之后,这些缔约国之间开始依照《国富论》中的比较经济学生产优势原则进行贸易,不再为了所谓萨克森温莎帝国元,进行高买低卖的亏欠孙子交易。至于把这种萨克森温莎帝国元作为外汇储备,这种想法搁到那时实在是有些穿越了,那时的人们还不太认同外汇储备;与货币相比,各国政府更多喜欢储备黄金和白银。即使用现代的眼光看,外汇储备这事也是个自以为聪明人的笨蛋骗自己的小把戏——储备这种纸印的帝国黄金元吗,鬼才知道他家的仓库里还有多少黄金。纸币如果花不掉,那就是一张废纸。

        从B世纪95年起,能给萨克森温莎帝国带来真金白银正收益的贸易伙伴明显少了。剩下的继续使用帝国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经济体只剩下几个金本位国家和该国殖民地。

        可以倾销国内贸易剩余纺织品的不发达国家市场没有了,连自家殖民地都不买本土生产的毛巾和布匹了,门槛太低,人家自己能生产了。

        可以获取超高额利润的国际武器市场没有了,会造枪炮的多了,他卖的太贵,不会造的不从他们家买;至于军舰,他家的更是贵的离谱,能从别人那里买两条的黄金,在他们家买一条都不够,人家卖军舰只接受黄金付账,呵呵。

        有些事更糟糕,该国必须用大量的帝国金元去买采购殖民地或其他国家的物资用于丰富本土民生,虽然是底价,但却是大宗;必须维持作为老大必须具备的庞大军力和军工生产能力。这些都需要钱,需要帝国印制萨克森温莎帝国元,然后别国基本都会再用这些多印出来的帝国元买该国殖民地的资源。这些资源就无法低价卖给本土了。另外,殖民地不需要这些纸片货币,殖民地商人和居民往往会习惯性的用帝国帝国纸币买黄金,这使得该国殖民地金价暴涨,帝国纸币暴跌。

        B98年10月份,该国国库黄金储备较去年同期下降6.2%,与历史峰值比较,已经下降了30%。可该国的纸质货币放行量与黄金储备历史峰值时期增长了6倍。眼见这号称金本位的纸片要被揭穿本来面目,以至于该国在B98年起被迫多次抛售黄金维持帝国元的币值。在黄金储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这一救市模式注定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是终结或者改变金本位制的时候了,该国政府迫切需要某种特殊历史事件来作为理由。一场战争也许是个好主意。

        这时候,一个至关重要的战争要素正在急速的变化。超级大国萨克森温莎帝国与其他多个海上强国之间的战略均势即将被再次打破。

        战略均势是指双方或多方战略力量相对平衡的态势,它是各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综合力量上出现的势均力敌的状态,但不排斥各方在一定领域内有强弱、优劣之分。战略均势是相对的、暂时的,彼此都力求突破平衡,使己方力量居于优势。一旦某一方取得优势,均势即被打破。战略上的进攻、防御、相持,是战略力量的优势、劣势、均势转化的反映。在和平时期,处于准敌对或敌对状态下的两个集团,打破战略平衡无疑意味着战争。

        政治上马恩罗科帝国已成为《环球贸易协定》组织的原始缔约国和实际领袖,政治地位早已不次于经济危机泥沼中的超级大国。经济上该国的政治地位和该国倡导的《四国主要缔约国间国货币币值担保互换条约》使得该国实际经济实力已经在萨克森温莎帝国之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