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父_第三十六章 木质化钢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木质化钢板

第(2/3)页

板这样的物质发生无间隙的融合,这就跟一块花岗岩石上长了一颗盛开的花树一样,软的东西扎根在硬的物质之中,不仅不符合逻辑,更加有悖于科学原理。这时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不是生长,那么这个世界上,又有那个国家的技术能达到分子级别的镶嵌呢?

        还有,混乱的结晶体表现方式,有层状、有柱状、还有不规则状,他们相互参杂,导致晶体的硬度大幅度下降。就像是经过了几十万个大气压脆裂过似的,但是钢板却玩好无损,金相结构非常正常,这是为什么?

        ……

        汉纳尔是合金专家,他的看法与大家都不一样。

        “不应该理解为生长,合成也不是,这种技术类似生物学上的‘植入’。根据已故的德国伟大物理家佐夫斯特的研究,在202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两种不同的物质,某种条件下,在紧密接触了千万年、甚至亿万年后,不同性质的原子之间、分子链之间会发生渗透的现象;原子核外,外层电子旋转轨道也将发生变形。这种物质融合性在2032年的一次地球勘探岩心里发现;二十年后,有人在实验室里在硅酸盐晶体内植入石墨,经过1万五千度的高温和三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制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成功模拟了这个物质扩散的过程,验证了佐夫斯特理论的正确性。现在我们看看木质化晶体和钢板边缘契合度,铁合物分子链和晶体分子链展现的正是这种现象。但是让疑惑的是,那个著名的植入实验后,硅酸盐和石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相互间已经完全渗透,成为一种特殊混合物的结晶体。这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有着本质的区别。”

        佐夫斯特是位著名的科学家,无人不晓。那个著名的“物质渗透实验”在科学界曾经引起过非常大的反响,一些国家还将这个实验延展,合成新型的晶体结构材料。但是,经过十年的研究,进展甚微,根本没有任何突破。合成出的晶体每年只能以克为单位计算,成本更是异常高昂,一般的国家根本做不起这种实验。

        “汉纳尔,你的意思这应该最成功的物质渗透实验了?”海伦-丽思疑惑地问道。她的心里非常怀疑汉纳尔的结论,因为那种实验非常复杂,物理条件太苛刻,那种高温高压只有原子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才会产生,在这样的条件,那块钢板的形态、性质等等早就不是这样了。

        “我不同意,但是我能肯定是‘植入’两个字。还有,这物质肯定经过某种核裂变反应,这里金属钆的存在应该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吉查里森插嘴道。

        (注,金属钆能吸收中子,是核反应堆控制棒的主要成份。)

        “……”

        一时间,大家各抒己见,实验室变成科学理论的辩论会,甚至有人还搬来黑板,在上面列出复杂的方程,现场推理和验证。

        时间转眼过去五个小时,最后海伦丽思不耐烦地对菲兹洛朗道:“菲兹洛朗教授,你还是说说这个东西从哪里得来的?是谁研究出来的?我想靠我们几个在这里猜谜语、争论不休,三天三夜也出不了结果。不如找到研究者,请他作答不就好了吗?”

        “这是军方拿来的敌方的东西,只需要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